当前位置:首页 > 教研 > 教学改革 > 文章
淮阴区“两纵四横”力促“双减”走深走实
2022-09-19    来源:

淮安市淮阴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指示批示精神,聚焦“双减”重点任务,以综合改革、三级联创为纲纵向引领,以高效课堂、高效作业、高效服务、高效治理为目横向发力,有效助推“双减”工作持续走深走实。

借力改革,三级联创,纵向引领发展。淮阴区坚持系统思维、整体构建,强调以综合改革、三级联创统筹推进“双减”工作实施。一是深化综合改革借力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“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”契机,形成区域“1+23”双减工作体系。体系分成组织架构、系统政策、考评考核三大类,突出“四个目标”,为回归教育本真、逐年分步减负、提升内涵品质、塑造区域样本。体现“五大原则”,为政策性与本土化减负相结合,制度化与法治化减负相结合,内涵性与科学化减负相结合,条件性与自觉性减负相结合,主导性和主体性减负相结合。强调“三区创建”,为创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、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、全市“双减”工作示范区。体系从减负提质“新学校”“新课堂”“新校长”“新教师”“新学生”“新家长”等六个层面实现以上目标。二是开展三级联创。在全区开展“五星学校、品牌集团、示范区”三级联创。以五项一级指标(政策制度执行、办学质量提升、课后服务品质、全员协同育人、社会满意程度),23项二级指标,每年品评创建“五星学校”20所;依托小学六大集团、初中五大联盟“1+X”紧密型集团办学模式,从优质资源共享、先进经验同推、品牌项目齐建、成员学校共促、目标考核捆绑等五个纬度,每年优选表彰3个以上品牌集团;围绕强化学校阵地作用、提升课后服务质量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、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五个层面,确保三年内创成淮安市“双减”示范区。为推动以上重点任务落实,建立重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、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、专班工作推进制度、专项教育督导制度,形成“区委区政府直接领导、专班组织实施、教育部门主导、各部门联动、学校一线实践”的工作体系。

内引外联,革新思维,打造高效课堂。一是提升教师素质。实施“4+4”教改项目,从名师名校长培养、高品质学校建设、课堂改革以及新高考力提升等四个方面,通过专家引领、跟岗研修、论坛沙龙、基层共建、课堂共推等形式提高教师素质。与省内南通、南京等地,南京师范大学、淮阴师范学院等高校联袂开展师资培训。实施名校长、名班主任、名师“三名”培养工程,构建“专家培训+实地指导+行动研究”提升教师能力。二是实施教育改革。学前教育积极推进游戏化课程,创成“江苏省区域整体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试点区”;小学推行“学本课堂”教学改革,创成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发展项目6个、市级8个;初高中阶段专注研究新高考力提升以及“融学课堂”教学改革,依托“综合改革实验区”“综合改革基地校”,助推区域基础教育改革步入新高地;特殊教育倡导普特融合发展,创成首批“江苏省融合教育示范区”。三是优化教学评价。建构“三个1/3、一个95%”课堂教学评价体系,强调课程预设与随机生成一体化设计,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,实施课堂教学评价。倡导比起点、看进步评价方式,科学评价学生发展水平。开展“三课一品”录播课展评活动,丰富一批集团优质课、区域精品课以及优秀课后服务品牌,在集团、城乡、校际辐射共享。开展教干教师赛课、教育集团课堂开放日及名师工作室送课,提升课堂教学水平。

优化设计,注重动手,实现高效作业。一是创新作业管理体系。按照“压总量、控时间、调结构、提质量”原则,落实教学与作业“两规范两要求”,在作业规范上,要求作业总量要严控、题目类型要创新、内容设计要精准、完成时间要合规、作业批改要科学等八个要求;在教学规范上,要求多元分层、精准提质,将作业设计、批改与反馈作为教学管理重要环节。目前区内所有学校均建立了学生作业分层完成体系,将“分层分组、递进协作”学教模式下的学生作业合理划分层次,努力让每名学生都有最适合自己的作业。城北开明中学“9C”作业模式、淮阴实小作业“三分六定”体系、淮师二附小“一二三四”作业制度等案例初显成效。二是构建多彩劳动课程。在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、实现减负解压的同时,如何实现学生多元化发展,淮阴区积极落实劳动课程,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起来,学会劳动、喜欢劳动、热爱劳动。区内学校利用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和课后服务时段,从日常生活劳动、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方面,开展“学会一项劳动本领、会做一道家常菜、参加一项社会服务”的“三个一”活动,组织学生走进家庭、走向基地、走入社区,在广阔的校外天地提升本领。韩圩小学开展“三园一廊一塘一馆”基地建设,构建“快乐小农人”特色劳作课程;淮阴小学以校内30余亩行知农场为载体,以“行知田园课程”为抓手,让田园成为舞台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
丰富菜单,多元并举,构建高效服务。课后服务常态化。全面推行“5+2”课后服务,一校一案,学校开设率、学生参与率100%。从基础看护、兴趣拓展、素养提升三方面着手,因地制宜、因校而异,落实“课后服务1节文化答疑、1节兴趣活动或社会实践”“1+1”模式。体艺特色多元化。坚持“一生多特”,实施体艺“2+1”计划,要求每位学生掌握2项健身体育锻炼技能、提升1项艺术技能。完善“项目超市”,打造“一校一品”服务项目品牌,形成“读起来”“动起来”“唱起来”“画起来”“演起来”五种鲜活校园样态。内外结合品牌化。引入多家有实力、有品牌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走进校园,与学校教育融通发展,丰富学生课后服务选择,游泳、轮滑、器乐、绘画、篆刻、淮海戏等拓展了学生兴趣爱好。部门联动整体化。充分发挥“五老”人员作用,建立“假期校内外辅导站”,为留守孩子提供完全免费辅导服务。三年来义务辅导学生达3.8万人次。积极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,利用23个国家或省级少年宫、13个首批试点“复兴少年宫”,整合“妇女儿童之家”、农家书屋、科普场馆等阵地,依托大运河文化、母爱文化、红色文化等区域特色资源,实施“一宫一品”建设工程,不断丰富学生课外学习和实践场所。家校共育同质化。构建“家校社”“三方携手、三位一体”的协同育人机制。学校搭建家长能力提升平台,做好“四个一”,即每周推送1次家庭教育指导视频,每月安排1次家庭教育课堂讲座,每季进行1次家庭教育指导,每年编1本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教材,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育人观。开明中学“1+10”师生结对机制、“3+4”家长提升计划、“2+4”作业改善工程,巧用加法做好家长协同新答卷。生命教育科学化。深推青少年“心灵护航”行动,构建“三查三追三干预”常态监测体系,建立心理健康“十到位”评价清单督促学校落实心理健康教育。

健全机制,落实常态,坚持高效治理。一是完善工作机制。建立“镇街吹哨、部门报到、联合执法”工作机制,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规范化治理。发挥镇街网格化管理作用,将治理成效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,引导地方政府加大一线督查力度。发挥区联席会议制度优势,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突出问题机构进行联合执法。发挥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科职能,成立校外培训机构专项督导专班,专职督导员定时间、定区域,及时反馈检查结果,坚决遏制机构违规运营。二是创新工作思路。在校外培训机构集中整治与落实长效管理上,做到“五抓五度”,“抓认识见高度”,以书记工程、专报汇报、常委会研究、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部署等形式保障专项治理重视到位,凝聚各方共识,提升工作执行力、行动力。“抓机制显力度”,教体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抓,成立工作专班推进,制定计划书,落实路线图,目标明确,任务清晰,稳妥分步推动实施。“抓氛围增热度”,制度政策手册,制作宣传画册,编印工作专报,发布工作动态,营造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氛围;“抓举措强效度”,限数量,去存量,增变量,结合各机构具体情况,以政策为绳,以疏导为主,科学引导机构通过注销、转型等方式实现治理目标;“抓执法有强度”,以教育部门牵头,多部门分工协作、强化执法,确保整治到位、不留缝隙。截至目前,区域内所有培训机构全部整治到位,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100%,未发生一起涉稳涉险现象。

“双减”政策实施一周年以来,淮阴区成绩斐然。全区中小学课堂教学质效显著提升,中小学生作业量明显减少,素质教育活动普遍开展,到处弥漫的歌声、读书声、运动声、欢笑声,成为校园生活的一种新常态。一年来全区青少年校园足球、人工智能、航天科普等7个项目受国家级表彰,受到省级表彰19个、市级表彰9个,49人次受到省、市级表彰,体艺类节目多次荣获市级特等奖,“三级联创”工作案例被教育部每日快报选登,并入选江苏省“双减”首批典型案例;10个案例被省、市“双减”工作专班推广,4个项目入选省教育厅2022年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。